教育部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首届会议在我校召开

编辑:yaolm 时间:2010年04月24日 访问次数:3785

教育部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首届会议于2010年4月17日至18日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是由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协办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首批14家建设点的项目负责人或其代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谈振辉教授、副主任委员郑宝玉教授和9位委员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的20所高校、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兴通讯公司的代表共55名。会议由发起人浙江大学黄爱苹教授、东南大学吴镇扬教授、南京邮电大学郑宝玉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执行院长陈劲教授、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主任章献民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词。
(照片1:合影)
   会议围绕通信工程第二类特色专业的建设,分三个主题“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教学”进行了大会报告、交流研讨。首批14家建设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做了大会发言,介绍了各自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关于专业知识体系的内涵、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计划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举措、成绩和经验。
(相片2、3:主席、嘉宾;部分首批建设点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在报告中分别介绍了面向行业的工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和相关措施。浙江大学于慧敏教授介绍了国外一流大学的课程体系和特点、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电子电路系列基础课程改革的做法。清华大学王希勤教授指出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不断增长的知识量与有限的学制之间的矛盾,解决基本矛盾的可能思路是在学习理论指导下梳理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还介绍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以开设MAP课、整理核心课程知识体系等形式进行的初步实践。
(照片4、5:浙大代表于慧敏发言;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爱苹主持)
    会议安排了两个特邀报告。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执行院长陈劲教授在题为“浙江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特邀报告中介绍了浙江大学以宽专交为特点的本科教育大类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介绍了大类培养的求是学院形式、特殊培养的竺可桢学院形式、行政管理上的本科生院形式,浙江大学对国家教育部的三大卓越教育计划的实施措施、对工科教师的评聘与考核制度、对国家级特色专业的支持和激励政策。
(相片6、7特邀报告: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执行院长陈劲、中兴通讯学院院长陈建洲)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学院陈建洲院长在题为“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看大学通信工程教育改革”的特邀报告中提出了通信产业对大学教育的要求,校企合作的需求和难点,工程教育政策环境的问题与建议,中兴通讯校企合作的实践。作为我国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兴通讯公司的人力资源高管,陈建洲院长还和高校代表就校企合作的具体方式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建议和承诺。
代表们也提出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思考,就教学理念、实践教学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谈振辉教授做了总结,特色专业建设要考虑教育的历史和大环境,需要新的教育理念,采取新的思路。
经首批14家建设点投票决定,第二届研讨会将于2011年在深圳召开,由中兴通讯学院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承办。
会议期间还组织参观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
(照片8:部分代表参观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建设点提交的论文15篇,推荐给《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作为“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专栏”论文或一般论文发表。首批14家建设点的专业介绍、收到的15篇论文集结为《会议文集》,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汇集入光盘。这些资料从多角度、多层面充分反映了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们在专业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