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网技术省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自主水下机器人平台合成孔径声纳成像系统

编辑:yaolm 时间:2010年12月21日 访问次数:2820

作为资源开发与权益维护的重要场所, 海洋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必须征服的战略区域。自主水下机器人是支撑探查和开发海洋资源、开展海洋科学研究、进行海洋工程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和装备。自主研发自主机器人关键技术和装备,形成海洋作业能力,将大大提高我国参与国际海洋竞争的能力,加速我国向深远海进军的进程。

水下机器人平台集传感、导航、自动控制、通信、能源、推进等技术于一体,是近二十年来国际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的最杰出代表。其中小型自主航行系统(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近年来已成为环境观测和水下资源探查的重要工具。这固然得益于相关技术的成熟,更是基于应用的需要。区域环境的动态变化对于特殊气候形成、灾害条件产生、污染起因、生物习性变迁以及实时战区警戒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传统观测系统多采用固定于海底或者浮标的设置,不具备实时监视、在线重构、错误检测等功能,数据存贮能力也有限,很难构成区域性、多变性、实时性环境观测所要求的具备宽覆盖、人机交互及快变跟踪能力的测量技术平台。以小型自主移动节点为主的水下传感器网络代表着新一代海洋环境观测技术发展方向,近十年来在美欧得到迅猛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综合信息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浙江大学信息与控制科技创新平台“985”二期建设项目以及浙江省科技厅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水下传感器网络前沿技术研究,其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基于AUV平台的合成孔径声纳系统。在浙江大学信息学部组织的技术评审会上, 来自中船重工集团、中科院、国家海洋局、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10位研究员、教授、总工程师组成的专家组对于项目组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有限的经费,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自主水下机器人平台合成孔径声纳成像系统样机,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对项目组在合成孔径处理技术及自主水下机器人导航技术上的创新发展予以充分肯定。